故乡的回忆——灯草
故乡的回忆——灯草
作者:苏支超
忽然想起了一首民谣,因而想起灯草。
这首民谣叫《古怪歌》。“古怪歌”开头几句是“往年古怪少啊,今年古怪多。太阳西边出,月亮东边落;板凳爬上墙,灯草打破锅……”。

想到灯草,而萌生以《灯草》为题写文章的念头,则是因为想到灯草时,脑子里就浮现出大约八十年前见过的一幅画面。画面背景是苏家湾及其周边风景:起伏的田野,星散的村落,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时候,站在中间村子的后头岗上向苏家湾方向看,常常看见在穿出苏家湾至西风大桥的那段大路(其实就是田埂)上,有两个自北向南的草堆在移动,其速度之快,犹如跑步。这画面给我印象极深,以至我一想起我的苏家湾,就会想起这两个会跑的大草堆。而一想起这两个会跑的大草堆,眼前就浮现出我的苏家湾和及其周边的景物。
是的,一点不错。看上去,那就是两座草堆。草堆当然是不会自己跑的。跑的是人——是贩卖灯草的灯草贩子呀!人呢?被那大草堆遮没了!事实上那快速移动的也不是一般的草堆,而是灯草贩子挑着的一大担灯草哩!
最保守的估计,曾经见识过灯草而现在还活着的苏家湾人,至少也是七十岁往上了吧?七十岁以下的,若想见识灯草,恐怕只有到中药店里去寻觅了。这样一想,就觉得写篇《灯草》可能还有点意思,权作“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如何?

灯草,就是用以点灯的草,学名灯芯草;因为也用于编织凉席,也叫席草。奇怪的是用席草编织的凉席却不叫席草席子,而叫灯草席子。可见灯芯草比席草名气大,这种草的主要用途是用作灯芯。灯芯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细长,簇生。簇生,就是一丛一丛的生长。可能因为有点像胡须吧?所以也叫龙须草。这个名儿颇华美,可是与实用无关,已经被淘汰了。夏末秋初,是采集灯芯草的季节。割回,剥皮,留下的草心,晒干,就成了通常所说灯草。灯草色白,约二三十公分长,很细。多细?有种叫做灯芯绒的面料,你总见过。面料上有一条条楞子。灯草的粗细就和那些“楞子”相仿佛。如果你连灯芯绒也没见过,你就想象一下粉丝吧?粉丝经过水泡胀,其粗细就和灯草相似。如此之细而且极易折断的灯草,是如何被剥出的?像这样一大担灯草,需要多少人,用多少时间,才能加工出来?我觉得简直匪夷所思,无法想象。小时候,我就曾经为这两个问题纳闷过。与其相关的,这些灯草究竟是哪里出产的?也同样使我好奇。
资料显示,灯芯草在我国江西,江苏,四川,云南,贵州都有生长。我长期生活在江苏。苏南苏北的农村我都去过,但我从没听说过某县某乡的主产是灯芯草。
然而,灯芯草的主产地总该有吧?
我上中学和大学从来都是住校。或许是灯草席比竹席便宜吧?我记得同学们好像用的都是灯草席子,这说明它的市场需求量可能比竹席还大。如此大的需求量,没有席草的主产地供应原料,灯草席子哪能满足市场需求呢?
小时候,只要见到道路上有大如草堆的灯草担子,肯定都是自北而南的。从苏家湾向北,25华里是全椒古河镇,向南25华里是巢县柘皋镇。这两个镇,都是当地最重要的土特产集散地。这些大如草堆的灯草担子,估计都起程于古河,然后把灯草运往柘皋。我由此猜测灯芯草主产地可能就在古河附近。可是古河离苏家湾不远,如果当真出产灯芯草,小时候应该有所耳闻,但却从不曾听说过,这是其一,其二,现如今上网搜索,所能见到的图片,又都是零星生长在野外的,从没见过大面积种植的灯芯草。由此我又觉得市场上所有灯芯草都是野生的。也就是说,那都是农民兄弟业余劳动的果实。费工费时而效益极低,干这个营生实在太不划算。不划算也得干,总是因为实在找不到别的可以挣钱的路数吧?由此进而就以为灯草可能来自更遥远、更贫困、更闭塞的某些山区。像江苏安徽这样相对比较富庶这地方,农民则不屑于此。

从古河到柘皋,单程50华里,往返一趟是100华里。多挑,是100华里;少挑,还是100华里。徒步行走付出的劳累相等,但多挑就能多赚。来回辛苦一趟,能多挑,就尽量多挑。正常的人都会这么想。灯草质地疏松,有弹性,攥紧了一大把,松开来一小抱,别看那些灯草担子大如草堆,若论重量,那是很有限的,充其量三十来斤吧?说不定三十斤还不到。我没有近距离观察过这些灯草担子,不知道这样的庞然大物,那些灯草贩子是用什么技巧捆扎出来的,居然把挑担子的人遮挡得严严实实,上不见头顶,下不见腿脚,远远看去就是两个移动的大草堆!
这里要特别一提的是,凡是有草堆在路上移动的日子,刮的肯定是北风!即便不是正北风,但必须是偏北。否则,灯草担子是不会上路的。为什么?灯草太轻呀!那样两大堆灯草就像是船帆一样,只要顺风就能推着挑草人跑步前进,如果是逆风,想象一下吧,别说跑步前进,就是挺立不动,那也是办不到的!不是被风刮得向后退,就是被刮得东倒西歪,寸步难移。灯草之轻,由此可见。所有的草都不可能把锅打破,《古怪歌》唯独选用“灯草打破锅”以昭示世事颠倒、荒唐古怪之程度,或许就是因为编歌人认为灯草是草中之最轻者吧?谚语云:“吃灯草灰,放轻巧屁。”似乎说明人们普遍认同这种看法。
灯草特轻,是因为它的质地特别疏松,说明灯草内部空隙多。内部空隙多,吸湿能力就特强,吸油的速度就特快,它就成了最理想的灯芯。
讲到灯草,就不能不讲讲灯盏和灯座。灯盏,生铁铸就,形似铁锅,盏口和小碗相差无几,顺着灯盏的弧度,盏沿上有一把柄,大小如指甲。锅形盏底,要放置平稳,就需要特制一个放置灯盏的灯座。灯座,一般是陶制品。下面一个圆形底盘,底盘上竖立柱,立柱顶着个“锅状”托盘。灯盏往托盘里一放,稳稳当当,灯盏的油就不容易泼出了。“洋油”普及到我们苏家湾是抗战胜利以后的事。此前点灯所用的都是植物油。那时候在我们苏家湾一带只知道三种植物油:菜籽油(简称香油),芝麻油(简称麻油),再就是花生油。花生油没有简称,花生油就是花生油。黄豆,棉籽也能榨油,那是到1958年前后,苏家湾人才知道的。至于说葵花籽油、玉米油、米糠油、核桃油、橄榄油、椰子油、蚝油、奶油、等等,等等,那更是闻所未闻。在苏家湾一带,主要的食用油是香油(即菜籽油)。麻油之香,尽人皆知,自然也是食用的,但在我们苏家湾,买的人不多。逢年过节买点回来,添个凉拌菜,那倒是有的。没听说那家常年食用。腌咸菜倒是苏家湾人一年到头的家常菜,加点麻油,口感肯定大好。可是腌咸菜够资格配麻油吗?为什么?还用问吗?太金贵,价钱大,缺钱啊!钱,省一个是一个, 那可不能瞎花呀!不知道为什么,在我们苏家湾一带花生油似乎从不被看好,只配用以点灯。

灯草的计量单位是“老鼠头”。估计是因为灯草太轻,在我们苏家湾那一带灯草的零售是不上称的。卖家把灯草一小把一小把地分开,再把那些“小把”灯草的一端绻回寸把,用麻线一捆,就是一个“老鼠头”。卖者问:“买多少啊?”买着答:“买两个老鼠头吧。”农民节俭,一年也未必能用得了两个“老鼠头”。之所以要绻回寸把再捆扎,也是因为灯草太具弹性,非如此,扎不緊,容易散落。
“老鼠头”一般都挂在墙上——拂尘似的。从“老鼠头”上掐一截灯草,长约一拃多点儿,浸泡在注满花生油的灯盏里,两端都伸出盏沿。其一端只伸出一点点,大约半粒米长吧?所谓点灯,点燃的就是这里。这里一点上火,灯草就像输油管道似的,把花生油源源不断输给燃烧。这燃烧的一端,叫做灯头。另一端伸出灯盏约一指长,叫灯尾吗?不记得了。
燃烧的是花生油,灯草只是油的载体。但在燃烧的过程中,充当载体的那半粒米长的灯草,也在缓慢地碳化,就是说也有所消耗,只是消耗得非常缓慢罢了。碳化了的灯头膨胀如绿豆粒,看上去烧得透红透亮,叫灯花。灯花不再具有吸湿性,灯油供应不到位,光的亮度大减。为了保证灯的亮度,每隔段时间就要把灯花剪掉,再把灯草往灯盏沿外拨出半粒米长的那么一点点,更有效地供应油料。这个系列动作,苏家湾一带叫“掭”。“把灯掭掭亮!”意思就是把灯花减掉,把灯草朝盏沿外拨出“半粒米”。掭灯草的工具叫“掭灯棒”,这不用花钱买,截一小段铅丝锤锤直就是。灯头经过掭灯棒这么一“掭”,随即也就“大放”光明。一个又一个“老鼠头”就是这样“半粒米”“半粒米”地“掭”光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里剪的不是蜡烛,而是烛花。烛花和灯花是一回事。剪去了烛花,蜡烛也就更亮了。

为了让灯亮一点。一般人家点灯都用两个根灯草。如果用三根四根甚至若干根是不是更亮呢?那是肯定的,不过在我从没见过。即便苏家湾首富苏自善家,远近闻名的苏湾油坊就是他家开的,他家也只点两根灯草。道理很简单,用灯草愈多,耗油量愈大。不符合勤俭持家的原则。点燃两根灯草的亮度,就是那时候通用的亮度。到了夜晚,纺纱织布,缝缝补补,纳鞋底,搓绳子,读书,写字,乃至打麻将,抹纸牌,推牌九,掷骰子。凡此等等,都是在这样的灯光中进行。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中国小说史人物画廊里的一个经典形象。这个形象就是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
严监生名大育,字致和。所谓监生,就是是国子监的学员。国子监是当时最高学府。说监生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似乎也可以——只是比现在大学生稀有了千万倍罢了。严监生的性格极其复杂,因而也极其丰富,但作为画龙点睛的一笔定格在读者脑子里,他的那个动作却又极其简单:那就是他两根枯瘦的指头,他是他临终时伸出的。他是在夜晚断气的。当时家人亲戚挤挤一屋,因为是夜间,理所当然,桌子上点着一盏灯。此时他已经奄奄一息,早已不能说话,唯神志尚清。突然间,人们吃惊地发现他艰难地从被子里拿出一只手,伸出两根手指,似乎有话要说,无奈又发不出声!他要说的究竟是什么话呢?一屋子人众作出种种猜测,但都没说中。两根手指就那么一直伸着,人就是不断气,很受罪。最后还是他的偏房赵氏明白了他的意思,原来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便上去挑掉了一茎。于是,手垂下了,人也断气了。欧洲文学史上,有过所谓四大“吝啬鬼”形象一说。有评论者据此认为严监生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吝啬鬼”。一根灯草能费多点油?那点油,又能值几个钱?竟至于为多了一根而不肯咽气!说小气,吝啬,狭隘,偏执……当然都未尝不可。但就此认定他“吝啬鬼”,未免就有简单化之嫌。我这里引用他的故事,是想借此说明在点灯用“两根灯草”成为“共识”的当年,也还是有人觉得两根也浪费!朱子家训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漫长的农业社会,这种近乎禁欲主义的节俭意识,是渗透在中国人的骨髓里的。冬季日短,吃罢晚饭就天黑,总记得,那时候许多人家都是晚饭碗一撂,就上床睡觉。无所事事而点灯熬油,那会被普遍认为是不会持家过日子的呀!说这是吝啬,是不是有点儿失之公允?没办法!太穷啊!

那么,两根灯草的亮度究竟如何呢?这是无法用语言描述清楚的。如果你想体会体会,就不妨把电灯灭了,点上蜡烛试试。上世纪八十年代,城市里偶尔还有停电的事发生。每停电就点蜡烛。蜡烛点上了,就我的感觉而言,我以为和没点蜡烛没有什么明显区别,简直就像没有点一样,仿佛照旧在黑暗之中。在那样的烛光里,不要说无法读书写字,简直什么事儿都没法做。这里说的是蜡烛,蜡烛要比植物油灯亮多了!我相信,没有电灯的日子,一天也难熬。当然了,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强迫你非熬不可,恐怕也只得熬。不过我相信不管你熬多长时间,电灯都永远在你心里亮着,直到你离开这个世界——因为你已经享受过电灯。
每每遇到停电而不得不用蜡烛的时候,我就常常想起母亲。冬天的晚上,弟弟和母亲睡一头,我睡在另一头,母亲那头紧挨长桌,灯盏就在长桌上靠近母亲的一端。因为我喜欢听故事,母亲就凑着这样的灯给我读小说。许多旧小说,如《儿女英雄传》《七侠五义》《小五义》《七剑十三侠》等等武侠小说;如《彭公案》《施公案》《包公案》等等公案小说;如《瓦岗寨》《杨家将》《封神榜》《济公传》等等无可归类的小说;如后来被称之为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还有《鲁滨孙漂流记》《苦儿努力记》等等翻译文字,母亲就是借着在这种用灯草点燃的灯光给我读完的呀!弟弟比我小五岁,一进被窝就睡着。等到他对故事发生兴趣的时候,他也像我一样,享受过这种在冬夜里听母亲读书的温馨与幸福吗?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啊!那时候我已经离开家去南京上学去了。
啊,灯草!(插图取自网络,致谢)

最忆是巢州
-
- 梁山108好汉名单及各自结局!收藏!
-
2025-10-17 03:19:34
-
- 好不容易考上了辅警,我为什么不干了?
-
2025-10-17 03:17:19
-
- 书画苑·经典|失而复得,徐悲鸿舍命收藏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
-
2025-10-17 03:15:04
-
- 苦娘!癌症养母给白血病养子寻亲,却意外找回失联13年亲儿子
-
2025-10-17 03:12:49
-
- 陈果:从“复旦女神”到跌落神坛,她到底做错了什么?
-
2025-10-17 03:10:34
-
- 陈燕燕:被闺蜜毁掉前半生,后遭丈夫出轨,却逆风翻盘精彩一生
-
2025-10-17 03:08:20
-
- 败于“战国小人”的春秋君子——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究极对抗
-
2025-10-17 03:06:05
-
- 干货分享关于絮凝剂知识都在这里了!常用絮凝剂介绍及用途
-
2025-10-16 21:12:38
-
- 韩安国官场三起三落:从狱囚到内史,假摔拒绝任丞相郁郁而终
-
2025-10-16 21:10:23
-
- 世界足球强国最强10号球员,马拉多纳、巴乔领衔,梅西无缘上榜
-
2025-10-16 21:08:08
-
- 蒙古国的人口为什么比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少得多
-
2025-10-16 21:05:53
-
- 民间故事:克夫女
-
2025-10-16 21:03:39
-
- 64军反击高旺山失利,为何美军却说:英国人被你们揍得胆都吓破了
-
2025-10-16 21:01:24
-
- 绝世美颜新生代的小李子!关于“甜茶”提莫西查拉梅你了解多少?
-
2025-10-16 20:59:09
-
- 八位妙龄少女殒命宿舍,1999年石景山5.30特大入室杀人案
-
2025-10-16 20:56:54
-
- 高榕资本:做“中国的Founders Fund”
-
2025-10-16 20:54:39
-
- 南海中考招生指南|大沥高级中学:呵护你的兴趣,助你圆大学梦
-
2025-10-16 20:52:24
-
- 六十组搞笑动图: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第一眼看错了的
-
2025-10-16 14:24:39
-
- 中国版素媛案:“百香果女孩”遇害,凶手极其残忍,仅赔偿32元
-
2025-10-16 14:22:24
-
- 【收藏】颜真卿《颜勤礼碑》高清鉴赏
-
2025-10-16 08:36:09



民国四大无耻文人:郭沫若/老舍/臧克家/冯友兰(四大文人败类)
中国境内蛇类110种图文介绍,有剧毒的,也有无毒好玩的
小区名字最后一个字档次排名(馆、城、苑、园、府、庄、院、湖、岛、湾)
新手跑UU跑腿,一天赚多少钱?
《陈情令》中聂怀桑为何被称为聂导?细说聂导做过的那些事儿
详细!南宁地铁3号线途径站点逐一图解,快看经过你家或者单位咩?
台湾乐坛地位最高的10位歌手,很多巨星上不了榜,第1无人不服!
去世7年后,才明白阎肃86岁的遗孀,为何非要将亲生儿子告上法庭
勇气大爆发儿歌原唱是谁?为什么那么受小朋友喜欢?
10个中国虚拟手机号码平台推荐(接收验证码+接打电话/收发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