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从“复旦女神”到跌落神坛,她到底做错了什么?

2025-10-17 03:10 来源:网络 点击:

陈果:从“复旦女神”到跌落神坛,她到底做错了什么?

复旦名师陈果,因为一堂思修课红遍全网,

寻常的思修听起来乏味枯燥,陈果却能将思修讲的别具风味,

她的课堂总是充满激情与浪漫,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每一句都有温度。

网友追捧,媒体热议,她的课比双十一的热购产品还要难抢,

教室早早就坐满了人,走廊外都是慕名而来的“粉丝”,

跋山涉水只为一睹芳容,感受陈果老师的思修课,

如此受追捧的“万人迷”老师,为什么一夜之间跌下神坛,她究竟做错了什么?

陈果的走红并不是意外,在网上爆火前,

陈果就是复旦大学里的网红老师了,她的课总是被学子们疯抢,

因为这样的思修课实在少见,她的思修不是枯燥的念课件PPT,

她总是能引经据典,将晦涩难懂的知识浅显易懂的讲述出来,

她说:“过去是由你的现在决定的,而未来也是由你的现在决定的,所以当下才是最重要的一刻。”

陈果长得非常优雅漂亮,她丰富的学识背后是同样丰富多彩的人生,

陈果生在书香门第,受家庭熏陶,她从小就爱读书,

那时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很多小孩受限于经济条件,压根没有学上,

陈果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于学习非常看重。

看重学习但不是只关注成绩,他们很少干涉陈果的爱好,

跟一般家庭不同,除学习外,家人还在教她如何直面生活中的困境:
“不要惧怕生活,没有什么比生活更能教人成长。”

外公告诉她:“美丽的女人太常见,要做一个有智慧的美丽女人。”

陈果果然不负众望,她的确成了一个充满智慧的美丽女人,

高考结束后她顺利进入复旦,一直读到哲学博士,

她探索知识的道路仍未停止,她依旧在学习,

远赴崇洋进入哈佛深造,还在芝加哥大学深度学习了心理学,

这些名校经历让陈果的学识更加广博,这也就是为什么她总能侃侃而谈。

在学习的同时,陈果还在丰富自己的见识,她并不是个文文弱弱的“女书呆子”:

“我愿活成真实的自己,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陈果身材高挑,浓眉大眼,作为复旦名师的她知性优雅,

但作为复旦学子,她也曾在校园晚会上跳过热舞,

做过平面模特,翻译过文献书籍,出版过图书,

陈果的青春并不是只有书本,她的青春同样热烈。

出国深造后,陈果选择留在母校,她成了复旦的哲学老师,

成为老师的第一步就是将课堂变得丰富有趣,

为了探寻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陈果亲自到课堂上,学习其他老师上课的方式,

大量的课堂经验让陈果总结出来一套自己的授课方式,

比起端坐在讲堂上,她更喜欢以朋友的方式跟学生对话。

学生时期的助教经历让陈果在讲台上表现的淡定从容,

她用语言让知识从书本上活了起来:“孤独不是故作姿态,孤独是一种心境,沉默未必是孤独,孤独没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独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

同样的,她也把外公从小教育她的话,教给了她的学生:“漂亮的女人到处都是,美丽的女人却寥寥无几,希望你能成长为拥有大智慧的美丽女人。”

对于曾经的思修课,学生是这样说的:“我认识思修是现代十大酷刑之一。”

而现在的思修课,是学子凌晨就开始占座,是走廊上人头攒动,站无虚席,

陈果的课究竟有怎样的魔力,能让人没有座位,站着也要听完呢?

她的课涉及面非常之广,亲情、友情、爱情、工作、事业,

正视遗憾,因为人生处处都是遗憾;

烂漫不是一无是处的,那是爱的体现;

爱他人更要爱自己,外在的华美不如内在的充实……

这些思想跟专业知识同样重要,人的一生总是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困境,

你总有感到孤独、寂寞的时候,你也总有犯错的时候,

但我们从小都被教育要做对,不能错,我们在生活中摸索着成长,

很少有人告诉你,遇到那些不如意的时候,该如何自处,也许这就是陈果的魅力所在。

陈果一直是学生心中的“网红老师”,网络与短视频的发展,

让陈果成了“网红老师”,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入复旦大学,但每个人都能通过短视频,

接触陈果老师的课程,寻找的当下面对困境的方法。

人们惊叹于陈果的学识,她讲课时一手插兜、一手拿着粉笔,

有时拿着话筒,有时在黑板上写写画画,随性而又平易近人。

她在课堂上讲的眉飞色舞,学生在台下听的津津有味,

做事要有结果,但更要学会享受过程,

陈果视频的播放量总是占据播放榜单前几。

面对“突如其来”的走红,陈果非常高兴,

她高兴于在碎片化的时代里,大家还愿意花时间来听她的课,

她高兴于自己的课程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帮助到更多人。

不知不觉,陈果在网上收获了一大批的粉丝,她接受了央视的采访,

大家亲昵的称她为“果姐”、“果果”,这些亲昵的称呼都是她课程成功的表现,

也有人称她为心灵导师,她说:“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心灵力量,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陈果迎来了更大的舞台,她做客央视节目《开讲了》,

她的授课内容跟课程想表达的内容不谋而合,

她将身边按理跟自身知识、经历相结合,鼓励年轻一代积极进取。

面对陈果这样一个充满智慧且事业成功的美丽女人,

大众对她也有成见,三十多岁婚女博士,为什么不结婚?

人们对大龄未婚女性总是抱有成见,似乎女性的一生不婚就是不完美。

在节目中,陈果就被撒贝宁问道:“会担心自己作为女博士,却嫁不出去的问题吗?”

陈果回答的非常巧妙:“有成见的人不会喜欢我们,心胸豁达的人可以接受一切,我想我在寻找的正是后者。”

陈果的视频在网上“泛滥成灾”,不可避免的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反感,

有人称其为“鸡汤文学”,还有人说她讲课脱离课本,

讲的东西过于生活化,“泛泛之谈”体现不出她的专业性,

还有人说她整天就是吊儿郎当的,没有半点大学老师的样子。

有人曾问她:“您有时像个哲学家,有时又像个老师,您觉得您到底是什么身份呢?”

陈果回答的非常随意:“把我当个普通人就行了。”

盈满则亏,陈果的“爆红”终究迎来了“反噬”,

某次综艺节目里,陈果将“耄耋”两字读成了“毛至”,

读错字是常有的事情,再正常不过,但陈果却因此备受质疑。

复旦名师居然连“耄耋”两个字都不会读?一石激起千层浪,

所有人都对她发起了质疑,恶言恶语如潮水般铺天盖地袭来。

质疑她的学历,质疑她的学识,质疑她曾经的哲理名言都是“毒鸡汤”。

甚至有人拿她“三十岁未婚”作为攻击的点,

一个三十岁都没有结婚的人,有什么资格谈论爱情?

网友由“信奉”转为“不屑”,只因“一字之差”,

陈果的一切都遭到质疑,就此跌下“神坛”。

陈果做错了什么吗?没有条文规定负担名师就得认识所有的字,

网络让更多地人有了在网上发声的机会,你可以感受各种思想语言的交流,

而他的弊端也非常明显,那些没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极易被煽动,

他们很容易随波逐流,在网络洪流中缺乏了自己的独立判断与思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读错字改正就好,

我们敬重读书人,可有时对知识分子又格外苛刻。

讲诗词的戴建业老师,以段子的方式讲古诗词,

这种新奇的方式让他立马在网络上走红,难懂的古诗词立马变得有趣,

在戴建业老师的讲授下,大家才发现,原来古人的世界竟如此有趣。

戴建业老师的魔力,在于他可以将古诗词讲得出神入化,

让不爱古诗词的人也沉醉其中,但很快他的平静生活就被打破。

戴建业满头白发本该是退休的年纪,却出现在各大讲座及综艺节目,

除了讲课出书,戴建业还开始了卖课。

他的课有趣,可为什么这么大年纪如此沉醉“捞金”,

终于,有人当着他的面问出了这个问题:“您的课讲得很好,但您现在一把年纪到处走穴赚钱,身上还有文人的风骨吗?”

这样的言论在网上有很多,戴建业红着眼睛回答道:“如果我的妻子不在了,我要这文人风格有什么用?”

原来戴建业的妻子得了肺癌,高昂的药费让他不得不“走穴捞金”,

跟“徒有其名”的文人风古相比,妻子的健康更为重要,

虽然为了赚钱,但戴建业上课从不糊弄,他尽心尽力上好每一堂课。

同样受害的还有罗翔老师,“法外狂徒张三”凭一己之力掀起学法热潮,

罗翔用诙谐有趣的段子普及法律知识,罗翔老师立马成立新晋网红。

看到大家学法的热情,罗翔老师开通了媒体账号,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可就因为一段书摘分享,他被有心人抓住了“把柄”,

原文讲的是:“要珍惜德行,却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因为前者是永恒的,后者却很快就消失。”

这么一段话被网友断章取义成了:“不要做荣誉的奴隶。”

两拨人在评论区起掀开“骂战”,原本一团和气的学习区被搞得乌烟瘴气,

无可奈何的罗翔老师只能将微博清空,并且停止更博,

而学习分享的任务也委托给了他的学生。

我们国家行业的薪资分配是不平衡的,劳动跟报酬并不一定能成正比,

明星、演员、网红是众所周知的高薪职业,而这些职业的门槛,

比一般技术性的岗位都要低,可大众对他们的包容性是最强的。

袁老离世的时候,众多娱乐明星能将“国士无双”写成“国土无双”。

还有流量小生连“祝福祖国”都写错,但这些都能被“包容”。

明星的种种都能被包容,陈果念错一个字却被口诛伐笔,

名人烈士无人问津,明星接机的现场总是人满为患。

大众对内娱明星的包容度是前所未有的,写错字对于他们来说简直不值一提,

唱歌“对口型”,演戏“吹鼻瞪眼”,工作不用做多好,有流量就行。

前有爽子偷税漏税、国外代孕,后有吴某某“性侵未成年”,

当红顶流塌房,星二代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成龙之子房祖名“吸毒、猎艳”,张国立之子张默“家暴女友,两次吸毒入狱”。

劣迹斑斑的艺人坐拥名利,还有数千万的粉丝,

名校教师却因为读错一个字被频繁吐槽、怀疑,

言论是需要多样性的,但言论不该是盲目的。

所幸,这件事对陈果的生活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她依旧在校内给自己的学生备课讲课,依旧受学生喜爱。

也许她早已预见一切:“神坛就是祭坛。”

明星是用来娱乐大众的,知识分子是用来敬重的,但大众常常把这搞反,

追名逐利的风气让那些拥有名利的人拥有了更高的话语权。

陈果在网络上消失了,但她并不是“跌下神坛”

谣言嚣张,有人说她是“骗子”,还有人说她已经被学校开除了,

外界对她的猜测跟攻击愈演愈烈,校方只得出来辟谣,

陈果依旧在校为学生上课,她也并非是“骗子老师”。

但大众并不会关心最终的结果,大家想要的只是娱乐消遣,

热点事件的发生会引起大众的关注,但很少有人会关注事件的后续,

关注热点事件背后的真相,毕竟碎片化的时代里每个人的关注度都是有限的。

人言可畏,但陈果切身的给大家上了最生动的一堂课:“思政的目标就是让大家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一个人最大的魅力不是如何取悦别人,而是活出最精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