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贪官怎么贪

2025-08-27 07:32 来源:网络 点击:

古代贪官怎么贪

和珅镇楼

一、直接敛财类

贪污公款克扣钱粮:如明代严嵩父子侵吞军饷、赈灾款项,导致边防虚弱;清代和珅私吞地方进贡的财物。虚报开支:通过夸大工程开支或伪造账目中饱私囊,例如宋代蔡京主持“花石纲”时虚报运输成本。收受贿赂索贿卖官(卖官鬻爵):东汉“灵帝西园卖官”,明码标价出售官职;清代和珅收钱提拔地方官员。受贿包庇:官员收钱后对违法之事视而不见,如唐代杨国忠纵容富商偷税漏税。

二、权力寻租类

垄断经营官商勾结:利用职权垄断盐、铁、茶等暴利行业。例如清代两淮盐政贪污案,官员与盐商分赃。强征民产:以低价强买土地、商铺,再高价转卖。宋代“六贼”之一朱勔强占江南田产。司法腐败颠倒黑白:收钱后篡改案件结果,如《水浒传》中高俅诬陷林冲持刀闯入白虎堂。私设酷刑:借审案敲诈百姓财物,明代厂卫常以此勒索富户。

三、隐蔽操作类

亲属代理白手套敛财:通过家族成员或亲信间接收钱,如清代和珅让管家刘全出面受贿。裙带关系圈:安排亲属担任要职分赃,东汉外戚梁冀家族把控朝政二十余年。借权经商放贷盘剥:用贪腐所得资金放高利贷,清代一些官员开设钱庄逼百姓借“阎王债”。官办产业:以官府名义经营酒楼、当铺等,实则中饱私囊,北宋“公使库”腐败案即为例。

四、制度漏洞类

税赋舞弊私自加税:在朝廷正税外增设名目(如“火耗”),实则私分。明清时期“火耗归公”改革即针对此弊。谎报灾情:虚报灾害骗取朝廷减免赋税,再向百姓照常征收,差价归己。科举舞弊泄露考题:如唐代“龙虎榜”泄题案,考官收取贿赂提前透露试题。冒名顶替:清代“咸丰顺天乡试案”中考生用贿银买通考官替换他人试卷。

五、文化异化手段

雅贿:以字画、古玩等“雅物”行贿,避开直接金钱交易。例如严嵩父子收藏的字画多为贿赂所得。拜师礼:假借“门生孝敬”名义收钱,明代首辅张居正曾收受地方官员“冰敬”“炭敬”等节礼。

总结

贪腐手段多依托权力集中与监管缺失,从汉代的“刺史六条问事”到明清的监察体系,历代虽尝试反腐,但专制体制下难以根治。这些手法不仅加剧社会矛盾(如引发农民起义),也导致王朝周期性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