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字是我一辈子的追求——书法家 李璞

2025-07-09 18:16 来源:网络 点击:

写好字是我一辈子的追求——书法家 李璞

执着书写7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李璞先生练习书法也近70年。他自幼受父兄影响,一边学习古文,一边练习书法。他常说:“作为中国人,就要写好中国字!”“把字写好是我一辈子的追求。”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地处湘中腹地,属丘陵地带。1944年11月,著名书法家李璞就出生在这里。他的父亲和哥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书法、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他在父兄的影响下,书法风格传统而严谨。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给予艺术更多灵性。李璞的艺术作品,备受海内外藏家喜爱,而他却始终淡泊名利,默默耕耘。走进他在湖南的工作室,满屋挂着书法作品,书柜里井然有序地摆放着历代文化巨著,无不透露着李璞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书法事业的执著。

雕刻印章

在生活贫困的解放初期,他把门板刷上油漆当纸,磨粉笔当墨写字,写完即擦,擦完又写。往往是早上三四点起床到晚上十二点才肯放笔,或是通宵不眠甚至日以继夜。

李璞从6岁开始临摹楷书到42岁,长达36年。43岁开始学习行书、草书等,所临名帖自先秦至民国,历经三十余名家共计四十余种。其中,《涅槃经》与《集王圣教》的临摹时间各达七年之久。如今,李璞已有近70年的书写经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行楷:花开半朵 酒至微醺

草书:苏轼《新居》

文学是书法的灵魂

李璞的书法作品用笔严谨而不拘泥,传承古法而出新意,体现出书法艺术的高深造诣和丰富内涵。他曾说:“书法是最好的精神家园,只要一拿起毛笔,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不谙人间事矣。”

李璞认为,书法和文学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学底蕴的书法作品是空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变化,逐渐丰富、逐步完善,形成既有包容性又有稳定性的文化体系,是当代书法家安身立命之根本。传统文化决定书法家的人格修为、艺术眼界以及审美取向。“书法的学习过程一部分在字内,一部分在字外,道与术双修,人与书俱进。”

篆书:刘禹锡《陃室铭》

隶书:陈与义《自读西湖处士诗》

李璞还不忘研习古诗文,以期提高古文功力,使自己的书法显得格外清新怡人。古人论书家,“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用功勤”,李璞先生皆而有之。

七十年如一日,他拥有楷书之正气,行草之流逸,隶书之拙朴,篆书之庄严,草书之潇洒。

李璞将所有的力量和精气神汇聚于笔端,让书写的一笔一划都能透射出一种斧凿刀刻的功力。他的书法艺术作品价值极高,深受国际政要及巨贾们喜爱。

2007年下半年,李璞(左一)送给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一幅书法作品。

2010年,其两幅书法作品入选上海世博会之中华艺粹馆,分别获得最佳作品奖及最具收藏价值奖。2017年其作品被中国邮政收录,以邮票方式献礼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时,被美国邮政收录入选《中国著名艺术家名作》。

2020年春季,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日本期间,中日民间文化交流会暨“从艺七十年”李璞书法作品成果展将在东京举行。

李璞(Li Pu):1944年生于湖南邵东。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特约研究员。曾先后荣获“湖南省从事文艺工作六十年文艺家” “中国当代书法名家”称号。部分作品被《中国书法家作品精选》《中国书法家名典》等书刊收录。已出版作品集《李璞书法》一、二卷。

( 文:彭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