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常说的“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到底是什么意思?
禅门常说的“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到底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佛性?马祖道一说:“即心即佛”,当下的心就是佛性。该如何理解,来看看这则禅门公案,原来悟道就这么简单!
公案原文:
后闻马大师禅门鼎盛,特往瞻礼。祖睹其状貌奇伟,语音如钟,乃曰:“巍巍佛堂,其中无佛。”师礼跪而问曰:“三乘文学,粗穷其旨,常闻禅门“即心是佛”,实未能了。”祖曰:“秖未了底心即是,更无别物。”
师曰:“如何是祖师西来密传心印?”祖曰:“大德正闹在,且去,别时来。”师才出,祖召曰:“大德!”师回首。祖曰:“是甚么?”师便领悟,乃礼拜。
——《五灯会元》第三卷 汾州无业禅师
白话直译:
汾州无业听说马祖道一佛学造诣深厚,在他门下得法的弟子众多,就特地前去参访。
马祖见无业相貌堂堂,且声如洪钟,便说:“可惜啊,威严壮观的佛堂之中却没有供奉一尊佛像!”
无业知道这是在暗示自己虽然仪表堂堂,但并没有明心见性。便立即下跪并问道:“我研究过不少的经、律、论等佛法经典,可是对于禅门的“即心是佛”,实在是不能明白,还请师父指示。”
马祖说:“你不明白的这个心就是,没有其它的了。”
无业仍然没有明白,于是又开始打妄想:“达摩来到东土,究竟传下了什么佛法旨意?”
马祖说:“你现在心不安,妄想太多了,先回去吧,下次来时我再给你说清楚。”
无业刚走出门口,马祖突然叫住他:“大德!”
无业本能的转身回头,马祖立即问:“这是什么?”
无业当下明白了“即心是佛”的含义,赶忙礼拜表示谢意。
鉴赏评说:
什么是佛性?正在思考、正在问的这个心就是!“闻声回头”正是佛性的显现。
一千多年来,听过“即心是佛”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可是能真正在此语下开悟的又有几人?
第一次,马祖道一给了无业直接的答案:你现在不明白的这个心就是佛性。这句话对无业来说,并不是真相,仅仅是马祖的见解而已,无业没有真切的体会到心的作用。
这就是“说教”!老师、家长总是给学生讲道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要独立完成作业,才能把知识学到家。”
这句话是老师、家长曾经的经验,他们都亲自验证过的,知道是真实不虚的。但在学生听来,不会感同身受,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体会到“认真听课和独立完成作业”所带来的作用。
所以,只要讲道理,听的人都知道自己听见了什么,但不会明白这些词语的意义。意义必须在自己亲身验证后才会具有。
第二次,当马祖叫住无业的时候,无业本能的“回头”了。此时,无业心中没有“心即是佛”、“祖师西来意”等等念想。“回头”与“闻声”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这个时候无业一定在纳闷:我为什么要回头?是什么让我回头的?
如果说什么也没有,那怎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如果说有什么,我怎么什么也没发现?
无业体悟到了自己当下的行为和念头都是不自主的,都是“心”在发起、推动,在无声无息中指引着自己的一切,这些都是“心”的作用显现。
“觅心不可得”,但可以从真实不虚的当下反应中证实“心”的存在。“心即是佛”,原来如此。
所谓的佛性、心都是无处着落的,如果去思考是什么,结果什么都不是,但就在是发挥作用。叫做“心”、“佛性”、“神”......都是可以的,叫什么都可以。不管叫做什么,它们都只有一个表现,在“操纵”人的一切行为。
那个无可言说、不可得的东西才是人这副“躯体”的真正主人!就是因为这个主人的存在,所以人才会对外界的一切做出反应。
无业在“回头”的一刹那中体悟到了那个“主人”的存在,所以“明心见性”了。他见到了什么?只是体悟到了“心”的作用,而不是真的得到了“心”。
如果认为“心即是佛”是实有的,又是执于“有”了。如果说“有”,那把心找出来看看,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属性?找不到,说“心”是什么都不对。
既然这样,那就没有“心”了?这又执于“空”了。如果说什么也没有,为什么我要“闻声而回头”呢?显然,说没有“心”也是不对的。
那心的属性是什么?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什么样不知道,但知道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它排除了善恶、染净等一切二元对立的区别性。不是“有”,也不是“无”,不是“非有”,也不是“非无”。
所以,马祖道一还说“非心非佛”,其实和“心即是佛”是一个意思。
说“心即是佛”没有错,这是在说实有的作用,妙有;说“非心非佛”也没错,这是在说有别的概念,性空。说它是什么都可以,说它不是什么也行,本来就不能用什么来定义,只知道它在发挥作用。
“佛性”不可得、不可见,但它与作用的显现合为一体,“体用不二”。从“身、口、意”等作用中就能发现“佛性”的存在,如果要说“佛性”是什么,则就落入“有别”的认知了。所以,佛性也好、心也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说即不中。
所以,马祖还说道:“即汝所不了心即是,更无别物。不了时即是迷,了时即是悟。迷即是众生,悟即是佛道。不离众生别更有佛也,亦如手作拳、拳作手也。”
“你不明白什么是即心是佛的那个心就是佛性,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了。没有体悟到就是迷,体悟到了就是悟。迷的状态就是众生,悟的状态就是佛道。
众生和佛其实没有分别,众生与佛道是相对而言的,只是“状态”不同而已,就好比手掌和拳头一样,握着是拳头,展开是手掌,拳头和手掌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因此,一切相对而言的“二元对立”不是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其实都是“一体两面”,如果执于一定有这样或那样,就是迷之众生了。
无业体悟到佛性之后也感叹道:“本将谓佛道长远,勤苦旷劫,方始得成。今日始知,法身实相,本自具足。一切万法,从心化生。但有名字,无有实者。”
“本来以为悟道不容易,非要下苦功夫不可。现在明白了,当下显示的作用和现象就是真相,已经全部呈现在眼前,不再有别的什么。一切概念与有别的二元对立,都是人脱离当下的心中妄想,是人对真相的认知或感受而已,并不是真相。
“美与丑、高与低、好与坏......这些都仅仅是名字的区别,是人心对当下现象产生的概念,根本就不是真实的。”
比如:这里有一位少女。有两个人看见了她,一个人觉得她“高挑苗条”,是“美女”。而另一个觉得她“纤瘦病弱”,是“丑女”。
其实,“美”也好,“丑”也好,不还是同一个人吗?真相就是站在大家面前的这个“人”,“有鼻子有眼”,不管她是什么,只要一旦要说她是什么样的人,就已经脱离当下的现实,成为每个人的认知与感受了。这就是“万法”的由来,“万法从心化生,但有名字,无有实者”。
如果体悟到一切事物只有“一”,即“现象”,没有“二”即人心生的有别幻象,就是明心见性。这就是得道了,不需要费力的去修、去求。悟道,不需费力。
悟,不必外求,就在心中;不在天边,当下即是;不必费力,见性即可。
衷心的感谢您的阅读,谢谢!
#文章首发挑战赛#
-
- 《寻李白》:余光中与李白跨越千年的文坛缘份
-
2025-05-28 05:49:52
-
- 大网红“乞丐哥”被判13年,拐卖20多名少女,靠着“中介”抽油水
-
2025-05-28 05:47:37
-
- 这位叫梁孟松的中国人,将三星打造成了另一个“台积电”
-
2025-05-28 05:45:22
-
- 野生动物之儒艮
-
2025-05-28 05:42:21
-
- 张张都能当壁纸!俄罗斯世界杯美图集锦 看完想膜拜摄影师
-
2025-05-28 05:40:06
-
- 孩子的蛋蛋出现这种情况,必须6小时内手术,否则只能割蛋救命
-
2025-05-28 05:37:51
-
- 新东方教室奸杀案第二次开庭:毫无诚意的道歉是在失独伤口上撒盐
-
2025-05-28 05:35:36
-
- 功夫皇帝李连杰电影中的经典歌曲,哪一首最让你难忘?
-
2025-05-28 05:33:22
-
- 沉浮半生的天才:曾经的“华为太子”李一男的江湖往事
-
2025-05-28 05:31:07
-
- 庆祝八一建军节活动主题策划
-
2025-05-28 05:28:52
-
- 我找工作莫名其妙被打了玻尿酸?有相同遭遇的人,快来报案!
-
2025-05-28 05:26:37
-
- 江歌案终于宣判了,一篇文章看完四个争议焦点
-
2025-05-28 05:24:22
-
- 柏杨:2次入狱,瞒婚5任,3次学历造假,晚年子孙满堂却流落街头
-
2025-05-28 05:22:08
-
- 简述代数学的发展历程
-
2025-05-28 00:05:05
-
- 法律科普:子女不赡养老人,能继承遗产吗?
-
2025-05-28 00:02:50
-
- 高铁24分钟直达!最低18元!武汉周边这些城市人少景美好玩
-
2025-05-28 00:00:36
-
- 四川轻化工大学:所在地是自贡和宜宾,本科毕业生人数超八千人
-
2025-05-27 23:58:21
-
- 1988年美击落伊朗民航客机惨案始末
-
2025-05-27 23:56:06
-
- 小伙在深圳开奶茶店,3个月,10年积蓄60万全亏光了
-
2025-05-27 23:53:51
-
- 16000亩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南阳一张闪亮城市名片,南阳人的自豪
-
2025-05-27 2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