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更短亭

2025-02-12 01:19 来源:网络 点击:

长亭更短亭

益阳东部重镇沧水铺,乃是千年古镇,在先秦时期即是驿站,因其是南北交通要冲,且毗邻洞庭湖,水陆两便,还是烟柳繁华之地,并曾经作为老益阳的县城,自古文人墨客多喜欢在此题咏。沧水铺驿站楼的北面三华里处有一个亭子,叫“花亭子”,南面四华里多也有一个亭子,叫“茶亭子”。因其距离驿站楼的距离有短有长,所以,北面的“花亭子”俗称“短亭”,南面的“茶亭子”俗称“长亭”。如果由北往南送客的话,长亭话别时,就正好是“长亭更短亭”。

“一峰裁天碧,云气浸衣裳”,沧水铺东南面的“碧云峰”,更是清幽俊秀,是衡岳72峰之一,有“小庐山”之称,且是佛教名山。刚刚解放时,山上尚有一铁墙铁瓦庙,庙周有五六十株参天古枫。南岳大庙的僧众原来几乎年年要步行到碧云峰举行盛大的“朝祖”大典。

而因为一首词,民间便把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沧水驿以及碧云峰永远连在了一起。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刑部侍郎李晔,即李白的族叔,被贬官岭南,行经岳州(今湖南岳阳)时,与遭流放的诗人李白相遇。当时,贾至亦谪居岳州,三人处境相差无几,心态相同。“人生难得是知己”嘛,于是,三位诗人相约同游洞庭,为此,李白曾经写下五首七绝记载此事。其中,第一首诗是:“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第二首是:“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而第五首则同时被记载于《益阳地区志》第1726面的《益阳区境历代诗词联选录》中,题为《游洞庭泊泗湖》:“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同页还有杜甫的《宿白沙驿》诗:“水宿仍余照,人烟复此亭。驿边沙旧白,湖外草新青。万象皆春气,孤槎自客星。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这两首诗就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在唐代的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下,从北往南有一条从岳阳到白沙驿站再到沧水驿再到长沙再到岭南的交通线。二是李白至少到过沅江的泗湖山,且住了几晚。而第一首的“日落长沙秋色远”,第五首的“潇湘江北早鸿飞”,则都可说明诗人李白心中有继续送族叔南行的想法,并实际上已经到了长沙和益阳交界的地域,否则,是不会有“潇湘江北”这一说法的。

估计当时三人不忙着赶路,还到了沧水驿,慕名同游碧云峰,又沉醉在美丽的碧云峰山水之间。第二天,李白送族叔南行后,再回到沧水铺驿站,收拾行李北上。刚刚经历了亲友之间的生离死别,他忽然悲从中来,强烈思念家乡,特别是妻子儿女,提笔便在驿站楼墙壁上狂草了一首风格迥异的词作: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这一首《菩萨蛮》被称为百代词林之祖。尤其是“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更是写尽“离情别绪”“乡愁”与“相思”,被历代文人骚客和“有情人”广为传颂,成为千古绝唱。

来源:益阳日报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